春节前夕,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,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文化街区等102个单位入选。春节假期,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人气旺、消费热、暖意浓,纳入监测范围的集聚区累计夜间客流量9851.21万人次,同比增长58.31%。夜间是消费的“黄金时段”,各集聚区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,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出家门,感受“灯火里的中国”。
点旺“烟火气”
各地集聚区业态集聚度高、文化内涵丰富,人气旺、消费活,有效带动了夜间经济提质升级,成为城乡“烟火气”的重要载体。
山海灯会、汉服赏梅、春节庙会……不少游客前往江西省上饶市葛仙村过大年,在灯光秀、水舞秀、篝火晚会中感受人间烟火气。“景区自开业运营以来便确立‘夜游葛仙村’核心IP,推出八大核心夜游产品。”葛仙村度假区总经理助理余泽周介绍,度假区围绕美食、特色活动等,增加客留时间,推出音乐节、演唱会等促进夜间经济发展。此外,度假区积极营造街区夜景氛围,挖掘道家文化、辛弃疾文化、灵宝第一仙山等历史资源,与原有的观光产品优势互补,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夜游体验。
“以集聚区或产业集群空间形式推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发展,有利于丰富文旅业态、创新体验场景,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”在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看来,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既是现代城市的重要业态构成,也是文化和旅游消费在传统空间和时间上的延伸。
近年来,陕西省咸阳市咸阳老街围绕秦文化传承展示,推出“穿越古今·相约老街”“人间烟火抚渭城”等品牌,逐步完善“吃住行游购娱”产业链条,以清渭楼、凤凰台、文庙、钟楼为点,以街巷文化为线,以老城振兴为面,推动全方位、多层次深度串联,改善整体环境,提升旅游品质。
“我们意在打造具有引爆效应的咸阳老街文旅IP,将老街记忆转化为可吃、可玩、可带走、可传播的旅游价值和消费价值。”咸阳市渭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波介绍,下一步,将持续培育一批“美食+咖啡”“美食+音乐”“民宿+非遗”“科技+艺术”等跨界融合产品,推出“深夜食堂”、24小时咖啡店、时尚创意餐厅等复合型、沉浸式消费业态。